中国图书出版量世界第一 国人阅读量严重偏低_行业动态_新闻中心_文章_人生就是博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行业动态

29
Jun
2015

中国图书出版量世界第一 国人阅读量严重偏低

来源:金羊网    作者:

  作家余华在《十个词汇里的中国》中回忆起童年时代的趣事:书店发购书票那天,余华黎明时分就到了书店,而购书者的队伍从书店大门蜿蜒而出。八点十分,书店老板告诉他们只有50张购书票,“好像有人在冬天当头浇了一桶冷水”。第五十一个队伍里的人郁闷地看着前面拿着崭新《安娜•卡列尼娜》的人,后来,51在当地成为了运气不好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市场上的出版物可谓眼花缭乱。2012年,中国出版的图书达到了414005种,册数为79.25亿册,超越了美国一倍多,位居世界第一。但余华书中的故事在当代国人看来恍如隔世:随着书本供应在中国这几年逐渐丰富,民众对于书本的兴趣却没有同步上升。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月份的调查。中国2012年人均阅读量只有4.39本,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相关数据显示,与每天平均花在电视上的100分钟以及45分钟在网上相比,我们只分15分钟给阅读。当父母向孩子灌输“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时,我们对于200页的书只愿出13.67元,这仅仅是一杯星巴克冰拿铁价格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张电影票的价格。不久前,有消息称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似乎国人不爱读书已成“共识”,到了必须要立法才能解决的地步。

  “不读书”是世界问题,中国人不爱读书尤甚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今年4月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2年,中国18岁至70周岁的国民其图书阅读率为54.9%。也就是说,在中国有四成多的人很少阅读。同样的调查,来自《国际出版蓝皮书》的统计显示,即便是在出版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也有约四成的人不读或很少读书。

  从数量上看,2012年,中国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而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显示,北欧国家国民每年读书24本左右,几乎是中国的6倍。美国人年均阅读7本书,韩国人11本,日本、法国国民每年读书数量在8.4本左右,新加坡5本,中国的国民人均读书数甚至还落后于泰国的5本。

  再看种类,美国整个图书市场销售的图书,40%是虚构类的小说。法国、德国、英国的情况也同样,35%到38%是都小说类。中国的畅销书大部分都是食谱、养生指南、教辅、育儿手册、惊悚及言情小说。可见,全球都面临“阅读和学习”问题,为了应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还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了“世界阅读日”。

  面对繁荣的出版业,我们堪称“有书也不看”的典型

  中国是出版大国,出版图书的种类数量都是世界第一,但库存量也冠绝全球。2012年,中国出版的图书达到了414005种,册数为79.25亿册,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图书库存量最大的国家,以售价计算,目前有884.05亿元的图书积压在仓库之中。

  另一方面,中国的公共图书馆资源奇缺,但同时藏书的流通率却很低。根据文化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3076个;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有7.89亿册(件),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8册。截至2011年底,我国平均每44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每3201平方公里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而在美国,每1.3万人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英国和加拿大每1万人左右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在德国,这个数字是每6600人一家,奥地利4000人,瑞士3000人。

  但相较于奇缺的图书馆资源,利用这些资源的人却更少。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人数只有582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而中国公共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仅为0.4次。这些数字都是美英日等国家的十几分之一。

  阅读功利化,进一步蚕食了中国人读书的动力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还显示,只有1.3%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多,53.1%的人则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少。有书不看和对自身阅读状况不满并存。

  “时间那么少,读书自然要读实用的书,没用的书不要读”。这种读书的功利化,进一步蚕食了中国人读书的动力。曾任新闻出版署署长的于友先认为,“一种新的‘读书有用论’正在悄然流行,而‘有用’的定义在这里又变得非常狭窄。”

  有书不看却对自身阅读状况不满,什么导致了这种矛盾心态?

  “没时间读书”说

  新华网曾做过调查问卷,不读书的网友们的理由是:书我是想读的,但是我很忙,没有时间。确实,中国人相对来说的确“更忙”。今年5月,首次发布的《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占全天的13.15%。国人休闲时间远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占全天的23.9%)。

  “娱乐多元化读书没动力”说

  随着电视、互联网等娱乐手段的增加,阅读不再是获得信息的唯一方式。调查发现,对于一本200页的书,中国人愿付的平均价格为13.67元,仅为星巴克冰拿铁价格的一半,或电影票平均价格的1/3。

  “书籍质量差”说

  有人认为现在中国图书市场的读物,装帧、设计越来越精美,品种越来越多,但贴近生活,能使人产生共鸣的作品实在太少。

  “没有良好读书环境”说

  还有人认为,要使人们喜爱读书,首要是提高文化硬件建设。现在中国的文化设施和科普投入明显不足,整体状况令人担忧。

  “中国人不读书”能靠阅读立法管吗?

  不该将“阅读立法”简单理解为“不读书就违法”

  阅读入法更多的是强调政府为保障国民阅读的权利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国民不阅读就会受到何种惩罚。如怎样解决国民阅读公共资源和设施不足、不均衡的问题,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条件,如何改善全民阅读活动缺乏统一规划、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等。而这与有人所想象的“强制性条款”显然存在较大出入。

  读书立法更多应放在增加和促进普通人的读书机会上

  其它国家中,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了国民阅读能力提高与积累的法律也是广泛存在的。如美国有《卓越阅读法》(1998年)、《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2002年);日本有《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2001年);韩国的《读书振兴法》(1994年)、《读书文化振兴法》(2009年);俄罗斯也有《民族阅读大纲》(2012年)等。

  简言之,《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该是类似于《中小企业促进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一项以鼓励、促进和扶持为主的法规。阅读入法更多的是根据人们不愿读书的理由,加以修正,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的阅读资源不平等,而不是强行控制阅读行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