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创业再出发 ——湖南文艺出版社纪念建社30周年_公司新闻_新闻中心_文章_人生就是博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公司新闻

28
Oct
2015

三十而立 创业再出发 ——湖南文艺出版社纪念建社30周年

来源: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10月11日,湖南文艺出版社召开建社30周年纪念大会,省局、集团、作家代表与全社员工汇聚一堂,共庆文艺社“三十而立”。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建纲,副局长尹飞舟,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人生就是博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著名作家、省作协主席唐浩明,省版协主席、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总经理张天明,湖南出版集团党委委员、人生就是博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丁双平等出席纪念大会。

      刘清华社长在纪念会上全面回顾了湖南文艺出版社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文艺社的而立之年发出了“第三次创业”的号召。

     回忆出版岁月

     “你只负责把书写好,其他的事交给我们来办。”著名作家、省作协主席唐浩明至今仍记得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的责任编辑、时任《芙蓉》杂志编辑部主任的朱树诚对他说的这句话。“这句话体现了他敬业的态度,奉献的精神,体现的是一个编辑的境界。”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我不知深浅,把《曾国藩》这部书稿交给文艺社,实际上是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然而,唐浩明清楚地记得,当时他在文艺社认识的编辑朋友,没有一个对这个选题持排斥态度。
  “我当时心里很温暖,很感动。”唐浩明说,这让他看到了文艺社编辑的见识和担当,“可以说是当代编辑的典范。”
  “这种精神和风气,得到了传承,是最令我欣慰的事情。”今年,唐浩明将此前由岳麓书社出版的《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交给《芙蓉》杂志连载。文艺社年轻的编辑苏日娜,指出了两个唐浩明自己和此前的责编都不曾意识到的问题。“这让我感觉到文艺社年轻编辑的负责和功力。湖南文艺社有这样一种精神,怎么会不兴旺发达。”

    省版协主席、湖南出版集团总经理张天明在发言中肯定了湖南文艺出版社三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希望湖南文艺出版社以三十周年社庆为契机,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再接再励,更加努力、更加用心,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推动事业进一步发展。

   作为一名文艺评论家,湖南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人生就是博传媒董事长龚曙光当年在湖南文艺出版社的《芙蓉》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评论文章。作为读者,他买的第一套诗集和第一本戏剧理论,都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些书至今还留在他的书架上。

   “我觉得文艺社出了很多好的原创文学书和理论书,这份功业可能比赚多少钱,做多大的生意都重要。”龚曙光董事长充分肯定了湖南文艺出版社过去三十年取得的历史成就。

   立足当前,龚曙光董事长勉励湖南文艺出版社全体员工面对新常态、新业态、新状态,发扬三十年积累的专业精神、创业精神,把我们积淀的原创资源激活,把我们走过的历程坚持到底。他希望湖南文艺出版社坚守文化立场,坚持原创方向,坚定文学和音乐并举的道路,把未来的事业做得更好!“用不负三十年、胜于三十年的精神来走我们未来三十年,乃至更多三十年的路!”

   在纪念大会上,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建纲,湖南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人生就是博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湖南省版协主席、湖南出版集团总经理张天明等嘉宾先后发言,讲话了他们与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深厚情谊。

   “头发慢慢少了,变白了,成就慢慢大了,这是什么呢,这是心血,是境界。”朱建纲局长说,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文艺出版人由青丝变白发的付出。

   朱建纲局长认为,在湖南文艺出版社,有三种精神值得永远发扬下去,“第一是文化担当,第二要执着追求,第三是开阔视野”。这三点,将是文艺出版社赢得未来胜利的最宝贵的精神传统。

   30年硕果累累

   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清华在发言中回顾了文艺社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刘清华说,80年代的湖南文艺出版社,俨然已经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湖南文艺出版人将视野扩展至港台,引进了柏杨、三毛、龙应台、琼瑶、金庸等港台作家的作品,《丑陋的中国人》《三毛散文系列》等很快成为那个年代备受追捧的图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阅读,迄今为读者所津津乐道,并由此引领了大陆出版界对台港文学的关注,使得刚刚成立不久的湖南文艺出版社声名鹊起,成为引领时代思潮的巨大力量。

   刘清华介绍,90年代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发展史上持续而均衡发展的重要阶段,“上名著,出精品,创名牌”成为湖南文艺出版人坚持不懈的出版理念,在“两个拳头一张网”理念指导下,历史小说、传记文学齐头并进,生活休闲类图书畅销市场,这一时期,湖南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辑出版花落湖南文艺出版社,为其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动力,而始于“钢琴家之旅”的音乐本版图书也在世纪末悄然崛起。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2004年,湖南文艺出版社进行了第一次改革——建立现代文化企业基本运行规范,在已有图书产品规模和出版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南中国原创文学出版基地”的计划,制定了铸造品牌教材、实施音乐图书的“蓝海战略”等方针。2005年,刘清华又提出了“品牌立社,特色经营”的办社宗旨。在这场“二次改革”中,湖南文艺社确立了教材、音乐图书和文学文化图书三条产品线,这三条产品线很快成为文艺社打向市场的三个有力的拳头。

   围绕品牌建设,湖南文艺出版社坚定实施优质名家资源集聚战略,与铁凝、唐浩明、韩少功、梁晓声、王跃文、张炜、柳建伟、迟子建、王安忆、严歌苓、王蒙、张承志、阎真、毕淑敏等一线名家建立合作关系,有力夯实了湖南文艺出版社作为原创文学基地的地位。清晰的发展思路,使得这些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屡创佳绩:2009年,湖南文艺出版社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一级出版社,并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的荣誉称号。2014年,湖南文艺出版社以1.47%的码洋占有率在全国570多家出版社中排名第五位,在文艺出版社中排名第一。

   而立之年启动第三次创业

   刘清华说,就在湖南文艺出版社迎来30周年社庆前夕,人生就是博出版传媒集团向旗下所有子公司发出了“第三次创业”的号召,文艺社也在三十而立之际,湖南文艺出版社确定了“互联网+”拥抱传统出版的改革新路径。

   曾经辉煌的成绩,并没有让湖南文艺出版社停止改革的步伐。刘清华清醒地看到当前数字出版领域正在发生的一些深刻变化:以运营商基地为主要利润支撑点的产业模式,已受到互联网企业强有力的冲击。随着腾讯阅文集团、百度文学、阿里文学等大型互联网内容聚合平台的成立,数字出版的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运营商的渠道优势将会逐步丧失,文学、影视、动漫、游戏多位一体的互联网内容产业格局已日渐明朗。

   “未来出版变革的力量主要来自于作为内容提供商的横向一体化来完善产业链建设,文艺社的发展路径无外乎延伸到影视领域,借由优质IP形成立体的产业闭环。”刘清华说。

   基于这个认识,湖南文艺社在未来会更强调“互联网+”和“用户”意识,“要积极拥抱互联网,进行数字化转型,尽可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需求来改善产品的用户体验。”

   湖南文艺出版社面向数字化转型构想了三大平台——原创文学自出版平台、音乐考试在线服务平台和流行音乐在线教学平台。

原创文学自出版平台,未来将立足拓展外部合作,盘活存量资源。建立社内数字资源库,同时广泛开展外部合作,以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渠道、数字图书馆渠道、电信运营商渠道为三大抓手,迅速将已有数字资源变现。在原有的“中国原创文学出版基地”的基础上,打造“中国原创文学互联网自出版平台”,以知名作家和畅销书作家为领头羊,带动新生代原创文学作家群及网络作家入驻,建立中国第一家由正规出版社运营的有别于网络原创文学平台的优质原创文学聚合平台;音乐考试在线服务平台、流行音乐在线教学平台则依托出版社的强势图书产品线——音乐图书和音乐教材,及时跟上用户的数字化教学需求。实现线下音乐教育出版向线上音乐教育服务平台的转换。以现有的音乐教材教辅和流行音乐出版为基础,利用互联网运营模式,将线下客户向线上引流,“通过这三大平台,实现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




友情链接: